Christine Low在位于上海的家中
Christine Low,一個在中國時尚界被許多人知曉并備受愛戴的名字。從最初以模特的身份入行并轉型為秀場導演,她是成為多個國際奢侈品牌中國發布秀背后的操盤手。而在個人生活中,她為人和善,常常邀請親朋好友在家中做客。許多人被她開朗松弛的態度與積極的能量所感染,她也是大家印象中親切熱情的大姐姐。她的人生軌跡從馬來西亞檳城、新加坡、意大利米蘭、中國香港、北京,并最后定居在了上海。對Christine來說,上海的宜居成為了她越發喜歡上海的原因。過去,Christine在2008年奧運會舉辦前夕來到了北京。“當時因為奧運,機遇比較多,我就搬去了北京。那時候我特別喜歡那里,因為文化氛圍特別濃厚。而且我那個時候比較‘文青’,所以更喜歡北京。后來不知道為什么,年紀大了以后,有機會搬來上海之后,尤其是2020年之后,我就開始更加喜歡上海了。”Christine回憶道。
Christine家的客廳區域,方正的戶型成為了吸引她的一大亮點
5月的一個早上,我們來到了Christine位于上海梧桐區的新家。這是她在上海居住13年里的第6個家,在去年12月份入住。雖然新家在3樓,在大樹的遮擋下只有在11點前才有陽光照進來,但這個新家同樣有許多她喜歡的點。新家比之前更大,且房間很多——總共有4間臥室,其中2個還是套房,此外還有1個保姆間。而寬敞的客廳更為方正,十分合她的口味。就這樣,耗時4天搬運,再花費9天拆箱,Christine才算真正入住了新房。
藤與木質等材料成為了熱帶風情的主要脈絡
進入她的家,映入眼簾的是她在客廳琳瑯滿目的藏品。極具古樸風格的家具、豐富多樣的書籍、風格各異的藝術作品、記錄兒子成長的不同照片,還有好友和工作伙伴的節日賀卡,這些大大小小的物件構筑著這一方天地。各種家具營造出一種熱帶風情,讓人想起她的故鄉馬來西亞。但其實家中的許多物品實則并不來自東南亞,比如從大門進來就映入眼簾的兩個藤制框架的沙發,其實是來自上世紀50年代的羅馬,僅將面料進行煥新。它們是她專門跑去武漢,在相熟的古董家具商那里淘來的。還有在柜子上的各種面具與雕塑,細看其實更流露出一種非洲的原住民風格。或許是自身審美的體現,原本風格不同的復古家具與物件在同一個空間中彼此串聯,并構筑出了一種統一的風格,一種來自故鄉的意象。“我覺得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偏好。”Christine解釋道,“我一直對藤、竹、麻還有木質的家具特別有感覺。小時候,姥姥家就全是東南亞風格的木質家具,所以我潛移默化地對這些物件特別有感情。”
搬家同樣是一個斷舍離的絕佳契機。在搬來新家的時候,各種衣物和物品都被收拾了出來,總共四大箱,要么捐給慈善機構,要么送給親朋好友。但有趣的是,熱愛收藏的Christine卻并不會過分留戀,像一些奢侈品手袋,她也可以毫不猶豫地決定舍棄。“我還是會適當地收集一些好東西,我會珍視它們給我帶來的一些快樂,比如說耐用、耐看的特點。”她說道。但即便如此,隨著租住的房子越來越大,她依舊將許多她所珍視與熱愛的東西充斥在她的家中。
連接客廳與臥室的走廊成為了放置大型藝術品的區域
緬甸柚木制成的柜子是Christine的摯愛,里面大大小小的杯子也是她熱愛在家招待客人的體現
“所以我有時候會把我的家‘塞滿’,從最初的160平米到220平米,再到250平米,最后到現在的280平米,還是充滿了很多東西,但這些是我熱愛的東西。”而談到絕對不會舍棄的家具時,Christine則將廚房旁的兩個木柜子納入“榜首”。“那些老的緬甸柚木制成的柜子我肯定會帶著。”她說道。兩個柜子分別儲存著從不同地方收集來的各式各樣的玻璃酒杯與瓷器,以便她舉辦家庭派對時使用。
家中的書架區域,Christine在上面放置了許多關于藝術與設計相關的書籍
對音樂的熱愛一直都是她成功向秀導轉型的契機之一。作為音樂愛好者,你可能以為Christine的家里會專門有個地方放著許多她收藏的黑膠唱片或者專輯。雖然家里仍保留著一個黑膠唱片機,但她選擇把那些唱片都送給了別人。“因為太麻煩了。”她解釋道。她也不拘泥于音樂載體,平常就用手機上的音樂應用聽歌。“我什么都喜歡聽。”在選擇音樂時,她展現出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是可以平靜情緒的音樂,例如在來到這里時,她桌上的平板電腦正播放著極具古老風韻的波斯音樂。而另一種則是工作的需求,常常聽不同流派不同地區風格的音樂。“也許因為我是個雙子座,我什么都喜歡。”
用六個亞克力框架組成的茶幾下放置著各式各樣的可愛蠟燭
從餐桌方向的客廳角度,走廊深處是臥室區域
如今62歲的Christine仍在不斷地學習,比如她每天都還在學習法語。“我堅信人要不斷地學習與吸收。我覺得我就像是一個海綿一樣。我喜歡看新的東西,也喜歡收集那些能讓我開心的物件。”Christine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著自己的家時,用了這樣一句話:“Home is where your heart scream for joy(家是一個讓你的心情愉悅而尖叫的地方)。”雖然從事時尚行業,但Christine的書架上更多的似乎都是關于藝術和建筑及室內設計的書籍,就連在社交媒體上,她也會分享自己最近看過的展覽或者喜愛的家居作品。她是一位極具能量的女性,似乎永遠在追尋自己所熱愛的東西,她還曾說過自己要一直工作下去。
在談論自身的能量來源時,她表示最大的來源在于自律。她每周要運動4到5次。“如果你自己有好的能量的話,你就能吸引外界那些積極的能量。”她說道。她也希望自己的能量能像一個“小太陽”一樣,為自己身邊的人“充電”,尤其是那些年輕人。“我團隊里的年輕人常常會說什么羨慕我現在的狀態,但是我就覺得你們才二十幾歲,現在完全可以開始自律,開始‘培養’你自己的人生。也許到了我這個年紀,你就會超過我,那我也會祝福你。從一開始你就要對自己好,雖然我在40多歲的末尾才懂得這個道理,但是這也并不算太遲。
木質燭臺強調出復古與質樸的質感
玄關區域,Christine喜歡用大缸做花盆,木質柜子與各種印花布也強調了熱帶風情
在老家檳城,Christine也開始了自己的新目標——蓋一幢屬于自己的房子。“我從二十幾歲的時候就夢想過蓋房子。”在目前的計劃中,她的這所新家將會以粗野風格作為呈現,并按照馬來西亞炎熱的氣候,把房子的窗戶都設計成約5米高的尺寸。“這樣狗可以跑去玩,就連馬都可以走進來。”她說道。但光是設計圖紙,就已經成為了Christine的困難之一了。“廣東人常說‘眼界高,手段低’,我就經常會出現很多想法,甚至把我的設計師都要煩死了。”她笑道,“已經換了七八種不同的風格了。我心太‘花’了,看到什么東西都想要要這樣子,然后弄出來一個‘四不像’之后又打翻重來,總共花了十三四個月。”她十分期待這個新房子能早日落成,并邀請親朋好友前來這個位于榴蓮山下的新家玩耍。新家或許會容納著不同風格和細節,但也許就像現在的家一樣,她都能找到一種串聯起來的方式,創作出獨屬于Christine個人色彩的美好家園。
在陽臺附近,Christine也設置了一個“閱讀角”
編輯、文字:Micah IU / 攝影:李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