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穿越昆侖山脈第一道屏障過后的樣子嗎?
在1月份的冰冷中感受過與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時空交錯匯聚的驚喜嗎?
輪胎在礫石堆積成的道路上彈跳,卷起細沙匯成塵暴飛揚而起,一瞬間遮蔽了前擋風外目力所及的一切,也裹挾著我們的另一個視角升入天空,Bimmer正駕駛著自己的M列隊行進,車輛逐漸變得渺小,前方直指向遠處無盡的山脈。
戈壁壯美,陽光改變角度普照大地,提升了溫度,天地間的色彩是不斷閃現的畫面,隨便截取一幀都超越了語言所能形容表達的極限。
被安全帶緊扣在座椅上,只有握緊手中的方向盤,借助引擎轟鳴輸出的洪荒之力顛簸向前。
這是一次有終點而沒有終極的旅程。
/// 一月的出發 果決的前行者
北京,零下1度,正午陽光刺眼,體感算是溫暖,同事講了自己去俄羅斯的一段經歷。他曾經去到的那座城市特別冷,住進酒店的時間也是中午,陽光像今天一樣好,初來乍到的興奮讓他頂著零下十數度的寒意推開酒店大門沖上了陌生的街道,一位身材絕對俄羅斯的大媽直接從街道對面沖過來,絕不友善,大喊大叫,直到略懂俄語的同伴出來解圍,告訴他大媽奮力講的意思是:小伙子!來這里不戴帽子上街就是個傻子!我明白她講這一番話,無非是想善意地告誡我,帶足衣服吧,最好能把自己像個粽子那樣包裹起來。
習慣了在城市里,家、車、現場三點連線,日常生活中我行我素的單衣絕對應付不了這次旅程。天氣不由得我任性。
此行要去的終點在一座被時間暫時遺忘的小鎮。在網上搜索“石油小鎮”四個字,正確答案即刻彈出,幾年前,陸川導演在游歷了西部多處之后,選擇在這座比鄰冷湖,半個世紀前被整齊規劃過,曾經富產石油而今荒廢神秘之所里搭建場景,在這里,導演成功塑造了《九層妖塔》的奇幻故事。隨電影的熱播,冷湖、石油小鎮,周邊林林總總充滿著蒙古族藏族味道并富含神秘氣息的海西地區重獲視野的關注。干燥與風蝕刻畫了海西別具一格的雅丹地貌,地理位置恰好處在青海、新疆、甘肅交匯,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歷代從中原出嘉峪關西行這一線從來就是必經之路,冷湖鎮因為境內的呼通諾爾湖(蒙古語異常冰冷的湖泊)而得名,除去開采殆盡的表層之外,這里依舊是中國重要的礦區。倘若不是疫情連累,海西是個絕佳的、不太會受到打擾的旅行線路選擇。
拜這次M之旅的機緣所賜,也有賴于先行抵達者們的高效以及率性,不到四天的時間,一片戈壁之中已恣意建成了一座“集鎮”,跑道、帳篷車、火堆、雕塑,數個臨時起意而成的地標讓本來無路的黃沙曠野出現縱橫交錯的線條,礫石細沙的奇妙組合構筑成THE MARKET的脈絡,我們將要驅車疾馳在這座閃現戈壁的“集鎮”,THE MARKET甚至策劃了一場煙火盛筵正等著我們引燃。從全國各地出發的數位Bimmer正蓄勢待發,THE MARKET作為此行的終點正等著我們的匯集。計劃令人興奮!不過,看到這里,理性的疑問也許會響起:這是一群神經病才會參與的瘋狂行動吧?選擇在這個時間段成行,開車一路向西,3500公里以上的陌生車程,海拔的變化,時艱的困擾,未知的玄妙……真要縝密思考,細致羅列出此行險阻,起碼要花上半天的時間和一段冗長的文字。然而,就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得知了這個計劃,感召之下,絲毫沒有猶豫,通通果決地駕車動身了。
有一天,從戈壁回宿營地的歸途之中,我坐在一部X4M的副駕位,緊握在手里的熱水杯因為車子的顛簸杯蓋彈開,扣緊的鎖扣已經不受控制,滾燙的熱水從杯口跳出落在左手虎口處,并不覺得疼。“M,就得有M的開法,你看速度上來了,彈跳反倒是沒有慢慢開的時候那么兇了吧。”坐在駕駛位的家伙正目不轉睛地盯著被車燈照亮的很短的一段路面,說話的時候目光也筆直向前。前方儀表盤上的速度指針在時速75公里的位置上微微抖動,在無路的狀況下幾乎是勻速前行。后座上裝滿設備的大包不時彈起,直到卡在和前座椅背的間隙處,才不再作響。我抓緊門旁的扶手,心有余悸,因為知道這部車正在湊合地燒著標號92的汽油,數天幾千公里的消耗之后,右后側那條Pirelli PZ4已經在和沙地與礫石的抗爭之中鼓起了肉眼可見的包……專注和熱情總讓人明知危險而忽略掉,而眼前這位駕駛者,根本就是在倚仗著對自己的車和駕駛水準的足夠信賴,迎難而上在風口浪尖愉快地“飛行”。
昨天半夜,正是這部X4M在我后視鏡里出現,跳了幾下左轉向燈后,迅速完成超越,在沙石路上一騎絕塵飛馳而過。距離瞬間被拉大,不要說車尾的煙塵,連尾燈光都在黑暗中迅速暗淡,幾度嘗試縮短車距,追上前面的那束光,都被顛簸所累,我也徹底放棄了追趕前車的奢望。打不過就加入他吧,今天的歸途我選擇把車交給賽手代勞,上了昨天奔行最快的這一部。好奇心的驅使下,切身感受一下精英老司機近乎混蛋的駕駛方式。“嘿,你知道我為什么要來參加這次活動嗎?”老司機一句話打斷了我混亂的思緒。“我今年50,M50年,算是同歲,怎么會錯過呢。”
50年聽起來很長,足夠去保藏住太多的故事與變化。不由得也讓我仔細端詳左側的長者,除去眼角皺紋外很難找出時間在他的體表刻畫出的更多標記,或許是他選擇的生活,讓他成了現在的模樣。
選擇M的人該是什么樣子?全國的各大車友會中,M的忠實擁躉有數萬之眾,人人各不相同,想要追溯有點兒難度。其實大可不必去在圈定的茫茫人海中尋問,M指向了一群“全然不顧他人態度,堅持自我的人”。成為M的車主,腦中可以調用的字典里就已經摳掉“后悔”兩個字,只剩下義無反顧。常規的路況滿足不了那一顆顆平日里被隱藏著或者根本就是躁動的心,他們根本不會掩飾自己對速度、對駕馭感的渴望。超越當下,變成更強自己的人最終會找到一臺匹配的車。
這次來的車主們分別從成都、上海、北京……各處作為起點出發,最短的路也要東西向橫越祖國差不多1/4的美好河山,穿秦嶺、一路西行,若是選擇西出長安(西安)也就和古來便聞名遐邇的絲綢之路一線不謀而合地交疊,雖然古路已不可考,但山形地貌的原因,現在的公路線并沒有與千年之前僅靠步行和駝馬助力的西行路線偏差太多。只是與時俱進到令人發指的北方公路網提供了超乎想象的行走便利。技術改變了人的時空觀,手握方向盤,被安全帶輕固在座椅中的現代人根本沒有機會感受古時商旅或是朝圣者一路行進的艱辛。端坐在自己的M里,除去把控行進方向,注意一下不讓久被城市壓抑的座駕自己信馬由韁地跑出超越常規的“正常速度”之外,好像根本沒有什么難度工作。
眼看著天光變長。下午四、五點鐘,陽光仍舊精神矍鑠地撲面而來,帶著熱力、沖走疲倦,海拔的變化并沒有帶給M Power引擎帶來絲毫影響,即便是耳膜和呼吸不斷在提示你,人已經上或是下了兩三千米的海拔,車依舊勻速行駛我行我素。對車況足夠的信任,也讓毫無停頓式的穿越超乎預期的快捷,電子地圖上位置連續變化的位置點提示我們已經走了很遠。
一路疾行而過,只記得道路兩旁植被的葉子變得稀疏單薄,一處處震撼人心的路牌文字和極具特色的建筑出現,又迅速消失在后視鏡中,目不暇接也無暇顧及。此刻,THE MARKET化作地圖上的一個閃光點,正在召喚著我們。
/// 夜幕之中的轟鳴聲
夜晚的山路無聲也無光,當車燈照亮的距離變長,可以判斷前方是一條長直路,每一部M都不約而同地發出一陣低沉的轟鳴,車主任性的共鳴讓山路上接連響起引擎的和聲,6缸清脆,而8缸厚重。
在電車“篡位”當道的時代,碩果僅存的大排量車在捍衛著燃油發動機在公路上的尊嚴,即便在人跡罕至的山道中,每個駕駛者都時刻感受著無可置疑的驕傲。自重兩噸以上的SUV在高海拔的山道上輕而易舉地跑出了速度表接近一半的示數。盡管X序列的車款還保持著加裝鋼制剎車盤的習慣,但電子輔助系統足夠把右腳給出的每一個剎車動作精準地解析到輸出當量超出一個g的不同制動力,右腳的細微動作或讓車子迅速停下,或是減速順進彎道,剎車與轉向的連貫性在兩三個上下坡彎道試驗后便也駕輕就熟。速度自由下的安全保障,是M自誕生50年里,給到信徒們的一份重要關愛。我們不會因為外界風險系數的提升而放棄燃式的駕駛習慣,一馬平川,而川未必要平。
這些年里,盡管我們聽到了太多電動車的故事,而缺乏時間的底蘊并不會讓它們的故事成為傳奇。對以大排量引擎,馬力輸出為偏愛的死硬派車迷來說,M始終是久經考驗的不二之選。只憑“性能”兩個字就足夠觸碰到馬力狂徒們心底最柔軟的那一部分。這次選擇在特殊時段加入這次遠征狂歡隊伍的每個人也都是如此吧。當踏板踩下,引擎聲浪同步響起,硬派避震回饋的顛簸讓身體精準感受到輪下路面的狀況,選擇性地打開一部分電氣助駕系統又可以充分體驗到操控時君臨天下的榮耀感受。無須理會別人的看法,篤信M注定不墨守陳規。人類的進步何嘗不是起源于此?
超過48小時的行進,溫濕度變化,海拔不確定產生的影響,都被車子屏蔽到最小的程度,車內車外兩個世界,除了無可阻擋的陽光照度,毫無防備,我們已經進入了紫外線強烈的神秘西部。每每下車,點燃手里的煙,或者是站在一排排風力發電機巨大修長的扇葉下,挺直長時間靠在座椅上保持放松狀態的后背,喝一口保溫杯里的水。吸入肺里的空氣的味道正在悄然訴說:離家已經幾千里了。感慨一下把生命建筑在四輪之上,引擎助力下的現代人生,也為眼前這部一直被城市路況所羈絆的M深感不公:從它跑出展廳之日就一直在北京的三環路上被80公里的限速壓得死死的,這次即興3,500公里,飛奔THE MARKET的行程無疑是這部X3M兩萬公里累積里程之內為數不多的高光時段。還好有這樣看似瘋狂的活動,原來這才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劑。
選擇速度的人如渴驥奔泉,而閃耀著傳奇光環的性能車家族屈指可數。不分品牌,榮耀家族中的每一款車當之無愧是學霸中的精英。BMW的特殊部門M GmbH剛好在50年前創立,從M GmbH跑出的選手除去在賽道上大殺四方之外,更有兩個序列的公路強者,歷經數代,威名不墜。M Sports Packge已經化作插件普及到了BMW幾乎每一款車,M-Tech是老一代M擁躉們記憶中極度微妙而溫暖的存在,40年前,比較個性化的配置都叫做M-Tech,甚至有一款方向盤直接便以MT1命名,很長一段時間里,特殊的空氣動力學配件,強化版的懸架,總有老玩家堅持把它們叫做M-Tech,到今天最后的一個有關M-Tech的命名出現在8 series——M Sport Technic package。
M High Performance是誘惑硬派Bimmer最終選擇M的王牌,M GmbH的旗艦出品,標識之下,意味著這部車擁有強烈的賽道風格,碳纖維部件的輔佐讓車體輕量化,同時也提高了剛度,提升了駕馭質感。有趣的是M High Performance是同類強品廠牌中融入柴油引擎最好的一個序列,這也佐證了BMW M對引擎輸出功率的考量始終在考慮順序的最前位置,迎合了硬核車主們最原始的品位。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記得剛剛進入本世紀的時候,在“自然進氣堅持”的時間段,M Power曾經以不借助增壓方式的一己之力對抗著擁有渦輪或是機械增壓的對手們,這段抗擊讓人肅然起敬。
引擎外殼上標示著M Power字樣無疑是BMW最強公路性能車才能擁有的殊榮。在賽道上獲取了充足競技經驗的M GmbH已諳熟空氣力學奧義,他們再度壓榨引擎性能,強化底盤,加入了不勝枚舉的電氣化助駕功能,實操中M Power比定位近似的車款兇暴已是共識。擁有這樣一臺車的人只能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一路沖鋒,根本沒有回頭的機會。
M從來就不只是一部車,是融入蠻荒之力的理性機器,滿足著人類永無止境的欲望與追求,只有敢于把這種欲望付諸于現實的人,才配得上這部車,而這部車也以不斷的驚喜作為回報。有靈魂的機械是肉體之軀的延伸,無懼險阻和惡略,把每一個想法、動作做出精準的表達。
把時間拉回當下,中國西北部高原、戈壁與綠洲縱橫交錯,讓大家更加深刻體會到太陽是熱力、生機與能量的主宰,誰擁有和掌控了能力,誰才是真正的王者。途徑敦煌不久,一座高聳并閃耀奪目光芒的塔在車窗外格外引人注意,這是中國目前最大功率的光伏發電站,這里產出的電力足夠供給周邊同享四方。很快,進入視野的是鳴沙山的細沙在陽光下反射出的白色。再向西,駛過酒泉地下水渠并翻過一座會讓手機訊號間斷模糊的雪山,即將到達此行的最后一個補給站——戈壁邊的茫崖市轄的冷湖鎮,地圖上的冷湖顯得如此舉足輕重,德令哈、格爾木、庫爾勒、和田、哈密、還有敦煌,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地名正包圍著它,諸多西行的神秘之地在以冷湖為中心的一個小范圍里,不多不少均是三五百公里的車程。
/// 冷湖旁的荒野之城 Bimmer純粹的聚會
冷湖的行政區劃很小,幾個路口轉過,整整齊齊的幾條街勾畫出生活區的基本構建,這里人口不過300出頭。來到作為營地之一的酒店,在前臺有個醒目的告示牌,上面貼著A4紙打印廣告:租賃越野車、皮卡、火星服、宇航服……看來現在人對冷湖的樂趣頗多。第一餐豐盛得出乎意料,飯菜品種幾倍于心里預設,口感頗佳的高蛋白牛羊肉之外,蔬菜品類竟然不輸內地,把這里當作不毛之地,真的狹隘又無知了。
后來我們得知冷湖鎮上有個全員在內的微信群,自從先頭部隊進場的一刻起,這個往日里僅僅是日常信息互動的微信群就熱鬧起來,外來的人一舉一動都在群內信息里爆料,沒有秘密。戈壁石油小鎮附近搭建的施工進程,車隊的行進軌跡,甚至是天上衛星拍到了地上車隊揚起的沙塵圖像。盡管早年開采石油的那批人離開了,但天上的衛星從來就沒忽視過這塊寶藏之地,生長的樹、跑過的車無一例外。不像是想象中的沙包迭起,數千年的風蝕讓附近幾塊連綿不斷也沒有明顯界限的戈壁連成一片,整體海拔高,但處處高度近似,目力所及小小的突兀可以忽略不計,一馬平川的樣子。
車行進在沒路的沙面上,并不需要過于嚴肅地控制速度,沒有礫石的地方,除去數據顯示輪胎升溫之外,如此感性的車子連顛簸都很少。柔軟的沙漠里,M敏銳的懸架系統,讓坐在座椅上的人也可以清晰體驗到沙的輕柔。需要注意的反倒是車輪高速旋轉揚起沙子。經歷了數千年風與自然的篩選磨礪,這里的沙子變得細膩異常,一手握起,很容易從指縫里迅速溜走,再次張開手只留下掌上的一層灰跡,若是被轉動的車輪揚起到空中,質量很輕、體積很小的沙并不會輕易落下,從高空看下來明顯的一片沙霧。有些擔心引擎,不,你又多慮了。
“你們這里的沙子和昨天路過鳴沙山上的沙子不一樣嗎?”“不知道,也許差不多吧。”蒙族的向導一臉憨厚地笑著,他們好像對冷和累并沒有太多的反應,幾天下來,仿佛也不知道困。
從冷湖鎮上扔下輜重的酒店行至THE MARKET有10公里左右的車程,原本這條線連接一座伴隨著共和國重要成長歷程而出現的石油小鎮與當地原住民生活區,可想而知,重型卡車曾經穿梭在這條線路上把拓荒者們的生產生活物資與開采到的重要石油資源運進運出。隨著三四十年前,人員的徹底撤離,石油小鎮除去在戈壁中整齊地留下了還記錄著極富時代感的一片片斷墻之外,所剩的生活遺跡都被細沙覆蓋。沙掩埋了建筑的下半。曾經有的路,只剩下在記憶中的線。出了小小的冷湖鎮,開過一個土坡就上了一條半是礫石半是沙土完全任性組合堆積而成的路面,車子在彈跳中行進,導航只憑遠處的信標物件,巨大儲水罐、采石油的磕頭機、從前小鎮的廣場,在遠處標明了每段路的終點,想怎么開,只要沒有阻擋任君愉快。先遣服務者們搭建的路標,集結著車隊的聲浪,讓這塊沉寂空間又重啟生機。
早晨八點半從酒店出發,天空竟然是全黑的。漸漸的在東方一隅出現一絲彩色的光芒,走的就是早上八點半的夜路。車燈照亮之處是前車飛馳而過揚起的塵沙。直到天光乍亮,視野迅速開放,像是大幕拉開,一排排斷壁殘垣漸漸在沙海里被光線勾勒出輪廓,馬卡龍色在地與天的交界處閃動,遠處昆侖山脈的最近的一線漸漸明晰,翻過那座山的屏障就是柴達木盆地最東的邊緣線了。若不是行程的約定,開著這樣一部可以信賴的車行進在根本沒有路或者說全是路的戈壁里,很難講會跑到哪里。
當太陽升過地平線,天色漸亮,無私的陽光會迅速把熱量播撒到原本冰涼刺骨的戈壁上,晝夜溫差大,急速的變化讓人有點措手不及。車子在行進中的影子逐漸變小,透過天窗,卷層云被高空的氣流帶動做出輕紗飄動的形狀,遠處天的藍和地的黃交相輝映,讓你不想停下來,永遠的不想停止。
久居城市的人會被天高地遠的陣仗震撼,有時候人的安全感其實并非源于身邊的人,更多的是傍身器物與機械帶來的信任,人坐在車里便是一切安好。無人機在車隊上空飛過,經過窗邊的那一瞬,旋翼攪動氣流的聲音超過了車子引擎的音量。坐在身邊飛無人機的朋友正專心地看著屏幕中高空視角中車輛前行的畫面,THE MARKET已在前方,“M”,一個鑲嵌在我們車身上、烙印在我們心中的巨型標志物在沙海中聳立,當陽光再次落回地平線上的那一刻,我們會將它點燃。
/// Bimmer的盛宴 聲浪的躍動
每年都會有數次Bimmer的聚會活動,今年這樣的意義非凡的50周年大日子,想必更是如此。2018年,BMW為全世界的忠粉們建立了一座有實體的虛擬化城鎮——熱血M城。自此,把馬力和速度當作自己畢生信仰之一的Bimmer多了一個實體的,可以開著自己摯愛座駕由著性子做自己的大本營。
不知道這次算不算是M城的特別篇,人來了就是激動。把車停穩,各方奔波而至的Bimmer聚攏過來,紛紛從后備廂掏出一路上舍不得消受的好物,引擎蓋子撐起,印著M-Power字母的引擎剛好用來解凍大塊的肉排。鐵桶,燒烤架,神出鬼沒般地出現,全套的燒烤調料整齊碼排在鐵桶上,甚至有你能想到的完美配菜酸黃瓜,復刻版的遠古時代崩爆米花的機器。Bimmer究竟是一群什么樣的人?愛生活吧,以及對每一件自己有興趣的事情追求至極致。他們的享樂不僅來源于速度,轟鳴,而他們想駕馭的對象更不僅是車,他們要駕馭自己熱愛的所有,讓每個想法,變成現實。這樣的態度在生活的種種細節中展現。這群義無反顧選擇開真性車的真性人,只過真性的生活。
補充能量,也是為了緩解一下早晨的顛簸,4.4升碩果僅存的V8引擎除了為X6 M帶來嘆為觀止的輸出功率外,也讓這部車的車主由衷享受了地形回饋帶來的悸動。為了在最后一程保持速度,不少駕駛者都采取了左腳點剎的應對非常路況的非常規駕駛操作,車子在被礫石彈起離開地面的一瞬,左腳點下剎車恢復駕控,被三點包裹在運動座椅上的乘坐者足以感受到車子在人為掌控下在“失”與“得”臨界線上跳動的極限前行。路感始終是清晰的,未可預料的風險在只是“嚇了我一跳”這樣的安全級別下被拋于腦后。
通過被黃沙掩埋到1/3處的排排斷墻,依舊可以還原出計劃生產年代整齊緊湊的建筑格局,老的建筑群剛好空出縱橫交錯的簡單路線,從高空俯瞰,儼然一副微縮的小城格局。一小段一小段橫平豎直整齊的道路痕跡成了絕不惜力的Bimmer們發現的新派競速場,不明的“前世”道路在黃沙的掩埋之下也營造出小小險象環生的快樂。一個急彎被藏在沙下的大塊方石墊起,整部車一瞬間沖離地面,旁觀者一聲驚呼,車子在下一個瞬間又回到了正常的狀態,像被0.5倍速度慢放的影片,車子喜悅的彈跳讓它的生命得以綻放。信賴一部車就一定要開著它去冒險。
人類是會迷戀這樣的“低級趣味”的,迅速在體內聚集多巴胺是快樂的。在這里駕車行駛絕對有點不同的感受,不同于沙漠中綿軟厚重的沙層,這里的沙層薄,時有礫石相伴,薄薄的沙層之下是未知的堅實底層,不存在陷沙的危險,車一直是漂在地面之上的。只是委屈了全部使用公路胎的數部SUV,提醒每個手把方向盤得意忘形的人,時刻要觀察一下四條胎的狀況。公路胎既讓你擔心,也同樣保有了速度與駕馭上的優勢。伴隨著聲浪的此起彼伏,只是看著自己車輪胎的溫度在一次次的沖沙中迅速提升,從儀表板的直觀數據也體現出是在挑戰極限,一次又一次的有驚無險。
即便在沙子路上,M之間的友情互搏也是絲毫不留情面,只要視野內有看似平直的“路徑”出現,立刻就會有想一腳油下去崩到你沒脾氣的“狂徒”出現,好在這樣的非常規路面之上,M與M不同車款之間表現的性能差異并不像排量的數字標識那么明顯,一場場火爆的比拼最終在撲面而來,滾滾而去的沙暴與狂熱的引擎轟鳴聲中開始又結束。遠行的真正意義成了提升和拓展駕駛者的操控本事,讓車子在城市中久久被約束的種種性能被釋放出來。M/S擋位帶來的駕駛快感在非受限路面上一定是加倍釋出的,每個人都在嘗試用更多的噴油量把大排量的發動機瞬時響應輸出迸發感清晰地表達出來。切身地感受到變速器的尺比恰到好處地給出了足夠的牽引力。一部部車提速沖上或是闖入偶遇的沙坡,易如反掌。M不乏動力,xDrive即興式改變前后軸扭力的能力又讓車子準確應對了路面的不明變化,這樣的本領讓駕駛者足夠寬心。
同樣,人為制造的某些駕駛樂趣就是在不停挑戰和“欺騙”電氣化安全保險設置的極限中微操作里得逞的。警示的提示燈表白了車輛電子系統給出的精準安全預判,而狡猾的Bimmer用最簡單直給的轟油來給出應對,“學壞”人人都會,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是條真理。嘗試把車拉向極限的時候才發現,極限還很遙遠,設計師是“狡黠”的狼,安全之下,總是給妄圖突破限制的人預留了突圍的窗口,他們真的理解每一位真正Bimmer的心。
/// 未知亦未來 M的夢幻城
這次西出陽關的車隊里涵蓋了M旗下中幾乎所有的X序列車款,數臺兩噸以上的車子在正常、半粗野、粗野的路況的混合“調教”下,僅僅讓同行者擔心了一下公路胎的承受力,幾乎沒有遇到什么挑戰,轉向輕盈,也終于得到了一點點匹配輸出功率的駕馭感受,碳纖維材料與鋼制結構混搭的車殼把內環境和粗糙的廣闊天地做了安全的隔斷,換了數部車體驗過輕微不同的快感之后,只能說XM是靈敏和銳利的,它通過座椅和踏板讓你置身在一個安全域里全面細致感受路面,你會理解設計者為了保持這種駕馭敏銳做出的一切犧牲,擁有這部車最夢幻的感受莫過于每一次嘗試觸碰到極限,又在順利實現之后發現,極限還在更高的位置,如同在一段可以閉眼穿過的迷宮中正手扶墻壁行進,突然間,因為手掌一個不經意的用力,墻壁上一扇暗藏的門被推開,門背后是一片從未探知的早已等待你很久的神秘空間。
如果速度是男人的終極追求,那美味則是不分彼此溝通的最好橋梁。最重要的午餐在黑色巨大鐵皮桶撐起的燒烤臺上現出端倪,被腌制捶打,以及引擎余溫順利解凍的兩種肋排正安穩躺在烤架上任香氣彌漫。直到此刻我們才了解到,兩位參與此行bimmer隱藏的身份屬性——廚房也算是他們各自人生中摯愛的工作間之一。來的都是些車輛與機械發燒友,幾天前,散布在電子地圖各個分散點上毫無聯系的他們都選擇拋下手里的工作毫不遲疑地出發,星夜馳行匯聚此地。THE MARKET是個烏托邦,它包容了在正常社會生存體系之下被眾人選擇隱藏起來的激情,熱忱與感官與精神力中的欲望表達,這一切都被M城精心呵護在自己的時空懷抱之中。真正的勇者自鑒身份,果敢前往,一點的猶豫徘徊,便會被這座夢幻之城拒絕進駐。
聚會讓時間過得飛快,陽光讓萬物煥發活力,足夠的環境溫度,脫去厚重的外套,引擎和輪胎就勢達到了工作優勢區段。下午的賽段是石油小鎮一側通往油田舊址的一段大直路,盡管事先做出了平整,數百米的“大路”在跑過幾個來回之后也被翻出了被表層浮沙掩蓋之下的數塊礫石。轟到高速的車子對突如其來的顛簸做出了硬性的反饋,在短暫失去一點速度之后回復如常,深切體會到電氣助駕系統精確的處理方式,硬橋硬馬的懸架更是把劇烈的顛簸柔軟化地傳達給了座椅上的人,突兀的驚喜,伴隨著副駕駛位置上正專心操控著無人機的朋友“哼”了一聲,天空的無人機跟著劃過一道奇怪的曲線和地面做出聯動。
50年前,M的主宰團隊,感受到更多的“路人”并不只是滿足于看到高性能的車在專業賽道上跑出四輪運動家的風范,正因為他們對最初判斷近乎偏執的堅持,才有了今天這一部部隱藏于道路專行車外觀之下扮豬吃虎的性能王者,大排量、狂放的動力輸出才得以一代代經久不衰,延續著汽油車在四輪世界里的榮光。
太陽落下的時分,原本是一條長龍順行的車隊一字排開,穿沙而過,直到沙山下組成巨大的M字樣,伴著落日在天地間的最后一抹余暉,M的標示燃起了火焰,藍天白云悄然暗下后,“藍天白云”在烈焰中飛升。
“你為什么會來?”
“不清楚。”
“那你為什么會選擇這樣一部車。”
“因為它會幫你成就不甘心,過去的,現在的,以及未來的。”
一切過往皆為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