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春
李宇春除了新專輯依然還在“最后 20% 最難的階段細磨”,還準備了和首張專輯《皇后與夢想》同名的演唱會。金秋九月,這輪全新的演唱會將從她的家鄉成都開始。
已開售的“皇后與夢想”演唱會,海報用了與李宇春出道首張專輯同款的造型、人物取景、美術字體,這些細節讓人夢回 2006 年金秋九月李宇春剛發行《皇后與夢想》時的光景。
我們的聊天,從李宇春調侃自己當年《皇后與夢想》封面的“美黑照”開始。
李宇春
從一張白紙新人開始的音樂路
因為是人生發行的第一張個人專輯,所以當我問李宇春出道 20 年來印象深刻的畫面時,她很快答道:“肯定是《皇后與夢想》專輯封面上我的表情。那時我是個新人,每個環節的工作流程都不清楚,妝發老師給我化妝,粉底色號沒確認好就直接上臉了,攝影老師來拍,就拍出來了一張’美黑照’!”講到“美黑照”,李宇春笑了一下,接著聊起當年的“奇思妙想”:“其實第一張專輯封面我不想用人像,封底的藍天白云是我最初想要的封面,但老板說哪有新人第一張不放肖像的?這才補拍了當年的專輯封面。”
結果沒想到,李宇春被硬推上首專封面的人像,成了很多人心中不滅的圖片印記。20 年后,它依然醒目,依然令人在社交媒體刷到時,產生一瞬的恍惚或會心一笑。
“還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畫面:第一張專輯錄歌時,每次都是我和亞東老師守在錄音室里。我剛錄完一段,就坐在旁邊看他對著電腦一軌一軌地挑我演唱的音軌。我那會兒什么都不懂,就看他對著電腦的背影。我們一句一句地摳、一段一段地磨,等他把調好的部分交給后期混音師,我們就出去吃麻辣燙。”也許是張亞東制作專輯的過程,讓李宇春見證了自己首專的誕生過程,她至今想念那時的工作方式。“現在我們打個視頻電話,或者是遠程線上配唱,都可以完成專輯錄制,但做第一張專輯的時候,我們全程需要大家聚在一起,錄音師、制作人、歌手、配唱老師……那時候的工作狀態,很親密。”
親密的一定不只是 20 年前人與人之間做音樂的方式,甚至還包括接收音樂的方式。方式決定了你面對音樂時的態度,珍惜,抑或是感到太稀松平常。
李宇春
李宇春提到她剛讀大學時,聽羅大佑《未來的主人翁》受到的沖擊力,聽海外如The Beatles(披頭士樂隊)、Eagles(老鷹樂隊)這些樂隊時的新鮮,以及看到 DVD(數字影碟)里 Shakira(夏奇拉)熱力四射的舞臺時內心的驚訝。李宇春講述這些學生時代的經歷,眼里閃爍著光芒,好像這些事就發生在昨天。在互聯網遠不及現在發達的年代,能買到這些海外音樂人的 CD(激光唱片)是太難太難的事,于是每一次的聽與看,都成了李宇春深刻的視聽印記,也為她成為一個新人之前的音樂積累提供了養分。
現在聽歌只要打開音樂平臺,點擊播放鍵,歌曲就像自來水一樣可以簡單獲取了;但在李宇春出道的年代里,每一次發歌觀察市場反響,都要歷經一個漫長的過程。
專輯從企劃到錄制、混音、母帶、壓碟是過程;成品之后的鋪貨、發行、宣傳、售賣也是過程;在市場叫座后,還希望得到業界的叫好,所以李宇春那時會帶著專輯認真地上電臺宣傳,年終會乖乖地在頒獎禮臺下坐一整晚,等待臺上念出得獎者的名字。
李宇春真的很愛音樂,因為聊起音樂的方方面面,她的話匣子一下就打開了。
李宇春
市場的不理解不會消融我對音樂的熱愛
另一個讓李宇春聊了很久的話題,是關于“出道至今未變的價值觀”。她不假思索,很快答道:“還是對音樂的熱愛吧。”但是緊接著話鋒一轉,“就是有時候費老鼻子勁做出來的專輯,市場沒有很理解,我會沮喪一陣子,之后再重新燃起對音樂的熱愛”。
李宇春說“費老鼻子勁”做出來的專輯,是《哇》。當時合作的海外電子音樂人當初在音樂平臺上只有兩位數粉絲,到了現在如此。但這不影響李宇春在《哇》中賦能了很宏大的世界觀,每個孩童來到世界第一聲的動靜,用“哇”字概括,進而展開、放大,很多的“哇”聲象征著成長、連接、互助,成為我們現如今的家園。這樣的音樂內涵深刻,有料,耐嚼,卻未能獲得更好的市場反響,也沒達到李宇春以這張專輯所鋪排的盛大期待。
比《哇》更早一張的《流行》,其同名歌在最近被一家權威音樂機構評選為“10年代華語流行樂代表作品”的 100 首單曲之一。我把這個消息告訴她,多少抵消了一些她談及《哇》時的小小沮喪。
李宇春
在去見李宇春之前準備的采訪提綱中,有一個問題我刻意跳過了,因為李宇春講到她未變的價值觀,還提到她對自己依然有不滿意之處:“到現在階段,我還是會爭取每天抽出時間練琴、練唱,思考自己的音樂該怎樣繼續做下去。”
本來要問的問題是:“你以前說如果從音樂學院畢業后,會想到北京北漂,現在覺得自己住在北京還有漂著的感覺嗎?”之所以沒問,是因為在和李宇春聊天的過程中,已經有了答案。當她依然滾燙地熱愛著音樂,熱愛夢想成真后依然在繼續織夢的一切動作,這都是她還在“漂”著的證明,不只是漂在北京,更是漂在生活的洪流里,漂在音樂的正中心。
還記得她曾在《口音》里唱“我家鄉偏南,闖北的眼淚偏咸”,現在看李宇春的音樂狀態,這句寫給北漂們的話,依然鮮活、動人。
李宇春
被脫口秀“誘發”的新專輯首支單曲
當然,李宇春偶爾也會從音樂漂向不同于音樂的異域——比如讓她從“ i 人”變得越來越“ e” 的脫口秀節目。誰也沒想到的是,從脫口秀再“漂”回音樂,李宇春竟帶來了她出道 20 周年新專輯的第一首單曲《冬泳》。
“《冬泳》源自去年一個女生選手講她自己二姐的故事,逃離大山,白手起家,離家出走的時候還打包了《皇后與夢想》這張專輯。我覺得如果只是微博上回復一下,或點贊、打 call,未免太簡單了,作為歌手應該用音樂說出心中話。于是后來和女性音樂人楊默依創作出了《冬泳》這首歌,也幫我完成了心愿,并且我把它放在我新專輯的第一首。”看得出來,李宇春在脫口秀節目的過程中,收獲的不只是更會講話、更懂幽默,還有她對這世界上一些同樣是女孩所遭遇苦痛的共情。
李宇春用她最擅長的音樂,用雙魚座最擅長的比喻,將每個女性生命里都可能遇見的那條 “河”——那藏著冰冷與未知的境遇,具象為一場 “冬泳”,并和年輕音樂人楊默依一起創作出了這首《冬泳》。而后她把這首歌帶回到脫口秀的現場,《冬泳》的初舞臺也留在了這首歌的故事發生地之一。
李宇春
時尚方面我是被動的,音樂我才是主動
配合本次雜志拍攝,李宇春前前后后換了好多款造型,美的、颯的、酷的、“飛”的,在她身上看起來都成立。
從李宇春出道起,她的各種裝扮就總能引起個性女生的效仿,或是引起大家熱議,因此,除了各種音樂場合我們會看到李宇春,很多時尚活動也常看到她的身影。
清楚記得 2018 年的秋天,我在法國巴黎看到李宇春在當地一個時尚活動上,和很多海外模特一起走秀氣場毫不露怯的樣子,讓身在異國的我升起一種“我們華人也有這樣厲害的時尚 icon(偶像)可以在國際舞臺大放異彩”的民族自豪感。然而,愛冷幽默的李宇春說:“我為數不多的幾次走秀被你遇到了,那次是個慈善秀。”
大概是每次亮相都讓人印象深刻,所以大家會覺得李宇春與時尚的關聯度很深。當被問到未來在時尚方面還有沒有其他規劃時,她撓了撓頭:“我其實在時尚方面沒有特別的規劃,時尚對我是被動的,音樂里我才是主動的。”
李宇春
李宇春將音樂與時尚歸類為主動與被動的樣子,與她聊年少時聽音樂種種有趣經歷時兩眼放光的畫面在腦海里重疊,原來音樂一早,也一直都是李宇春的最愛。
采訪到最后,我請李宇春講幾句想對未來的自己說的話,她反而拒絕了。“我不會對未來的自己說些什么,但我每過一段時間,會做些事情來總結。’Why me’演唱會十年是我的一次總結,這次用《皇后與夢想》為演唱會主題也是我的一次總結回望,但也不只是回望。我這次特別希望在 20 周年,有新的內容、新的表達和大家一同分享。”
做過音樂的人都知道,每一首或令人沉靜、或搖擺、或熱血高燃的幾分鐘單曲,歌手和制作人往往要打磨很久很久。一句歌詞不同的咬字、換氣,一個吉他音色的調大或調小,一個鼓音敲打的方式,一個氣氛音的加入或不加入……很多細節都要反復推敲。李宇春也是如此,《冬泳》從去年年底開始,前后磨了很多次,直到今年才滿意發行。“其實我的新專輯 80%都完成了,但往往就是那最后 20%,太讓人糾結了。”
問及新專輯和演唱會的關聯,得知歌都定好了,余下的就是后期打磨。“會唱新歌,整個專輯都會跟著整個巡演,一點點的發布完成。”20 年過去了,記憶或許會蒙塵,但是李宇春對音樂和夢想的熱愛不會蒙塵,會一直滾燙著。
李宇春
因為熱愛,所以認真
李宇春對作品的認真,絕不敷衍,也不應付。
在我的文字采訪之前,我們先進行了一個視頻采訪。李宇春接到每一個問題后,都會認真思考再回答,遇到不明白的問題,會追問提問者,到底這個問題的核心是想搞清楚什么,一點兒不因為已經工作超過十小時而有絲毫倦怠。
向圈內不同的朋友征集了問題問李宇春,她一點兒沒把提問記者當外人,回答了覺得“這個有趣”的問題,也會抗拒“這誰問的這么官方”的問題。
李宇春和我講到新專輯時,我插話問她除了歌曲,對 MV(音樂短片)有沒有規劃。短視頻當道的年代,MV(音樂短片)之于歌曲的推廣作用不斷被削弱。如果要問 MV(音樂短片)還有什么意義,或許更多是對音源的視覺輔助作用,輔助讓人更深入理解歌曲的內涵,這是歌迷所需要的。聽歌只當 BGM(背景音樂)的路人,完全不理會 MV(音樂短片)到底有怎樣的深意。
李宇春也談到了她的糾結,甚至到采訪結束后的第二天,我和工作室的朋友對接后續事宜時,工作人員還告訴我,李宇春回去后并沒休息,和工作室的伙伴又詳細地探討了 MV(音樂短片)的拍攝與否。這樣的藝人,值得我們用心敬佩,你給她理解與尊重,她還你作品與真誠。
出品:李曉娟 / 監制:滕雪菲 / 攝影:許闖 / 編輯&造型:徐莎莉婭 / 藝人統籌:劉碩 / 化妝:琪琪liu / 發型:劉雪亮MQ / 撰文:三石一聲 / 美術:LLH(橡皮山工坊) / 造型統籌:novi / 服裝助理:mohan、彥云、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