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匱乏的條件、緊迫的時間和“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的矜貴鮮荔枝,這場極限挑戰(zhàn)般的傳奇故事令大批觀眾欲罷不能,同時也讓很多人好奇:古人想方設法加急都要奔走11天的“荔枝專線”,如今如果走一遍將會是什么體驗?
在電視劇的設定中,荔枝使李善德千里之行的起點“嶺南”,正是現(xiàn)在的廣東茂名。“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句詩如果再具體一點,大抵要加上“更愛茂名”四個字。
作為全球最大的荔枝產(chǎn)區(qū),全球每5顆荔枝就有1顆產(chǎn)自這里。“白糖罌”荔如其名,汁水甜度直逼冰糖,是熱情直給的甜蜜暴擊;“桂味”則自帶一番獨特的桂花香,也因此被賦予了“蟾宮折桂”的美好寓意;近年崛起的新品種“仙進奉”不僅果大核小,而且甜中帶有獨特蜜糖清香。
除了直接吃,茂名人還能把荔枝烹飪出百種花樣:荔枝柴燒雞、荔枝咕咾肉、荔枝果仁蝦球,酸甜果香是各種肉類的小清新絕配;芝士荔枝卷、水晶荔枝福袋,現(xiàn)代創(chuàng)新菜式是中外合璧的新奇味道;荔枝干、荔枝蜜、荔枝酒,則是從古至今流傳下的淳樸本味。
品嘗完各式荔枝宴后,最推薦去古荔枝園,邊看樹齡超過1300年的“荔枝王國活化石”邊消消食。不遠處的中國荔枝博覽館也不容錯過,在這里不僅可以了解到荔枝的前世今生,還能凌空漫步穿越萬畝荔枝林的空中廊道,是拍照打卡的絕佳機位。
當然,出發(fā)下一站前,也別忘記在“柏橋服務區(qū)”逛一逛。這個今年5月新開放的服務區(qū)以荔枝文化為主題建造,不僅外形以荔枝花葉為靈感設計,內部還高度集合了荔枝文化展廳、非遺文化展、藝術園林、地方特色美食街、互動體驗區(qū)等多種項目,堪稱比景區(qū)還“卷”的存在。
《長安的荔枝》中,李善德設計了四種“南荔北調”的路線:一是走梅關道,二是走西京道,三是北上走漕路過長江,四也是走水路。而其中前兩條線路都與韶關密切相關。
韶關古稱韶州,是嶺南連接中原的必經(jīng)之地。隨著我們的行程北上,珠三角連片的稻田景色,開始逐漸被茶山與蒼翠的竹林替代。繼續(xù)向前,世界自然遺產(chǎn)丹霞山的赤色群峰便會闖入視野,億萬年風化雕琢,形成千仞丹崖、萬疊赤城的奇觀,是韶關最震撼的山水名片。
丹霞臭豆豉魚、南雄板鴨、翁源釀豆腐、乳源酸筍鴨都是韶關的特色美食。那么,韶關有沒有荔枝呢?在唐朝時的確沒有,但憑借現(xiàn)代種植技術和好山好水的根基,這里多年前也種起了荔枝,以優(yōu)質品種桂味、糯米糍為主。
過了梅關便踏入了贛州的山水。贛州的宋城墻則比韶關的丹霞更添幾分歷史的厚重——城墻沿貢江而建,站在城墻上遠眺江面上貨船往來,帆影點點,與千年前運荔枝的盛景或許真有幾分相似。
贛州的煙火氣藏在老城區(qū)的巷子里。漁灣里美食街飄著各種香氣:寧都三杯雞的醬香裹著米酒的醇厚,信豐蘿卜餃的酸辣里藏著客家人應對濕氣的智慧……若想追溯贛州作為“廣府文化北傳第一站”的歷史,魏家大院是不可錯過的時空膠囊。從精美的木雕、磚雕到繁復的彩繪,還有各種珍貴的文物古畫,都在展示著客家匠人的精湛技藝與雅致審美。
劇中荔枝的轉運,在湖南到湖北段的水陸聯(lián)運中,已進入爭分奪秒的白熱化。古人大概想不到千年后,我們開著車就能輕松串起這兩省的煙火。
先到長沙。湘江穿城而過,橘子洲頭在夕陽里鍍著金邊,江風裹著水汽掠過岸邊的垂柳。夜市的燈牌次第亮起,炸得金黃的臭豆腐裹著辣椒醬,咬一口外脆里嫩的熱乎氣直竄鼻腔,是人間最實在的煙火。
再到襄陽。古城墻的青磚被歲月磨得發(fā)亮,城樓下漢江泛著碎銀似的光,峴山的輪廓在暮色里若隱若現(xiàn)。歷史的車轍與山水的溫柔早已悄悄重疊——當年為荔枝爭分奪秒的路,如今成了我們看風景的路。
即使長安的名字變成了西安,這座城市依然處處流淌著大唐的血液。漫步城墻之上,六百年前的磚石記錄著往來商旅的足跡;大雁塔下,玄奘取經(jīng)的故事仍在老西安人的茶余飯后流傳。回民街的煙火氣里,火晶柿子餅的甜蜜與羊肉泡饃的香氣交織,恍若穿越千年的市井喧嚷。
如今荔枝已不再是稀罕物,但在華清池畔品嘗時,仍能遙想當年驛馬飛馳為貴妃運送鮮果的盛況。夜幕降臨,大唐不夜城的燈火將仿古建筑勾勒得金碧輝煌,身著唐裝的表演者與現(xiàn)代游客擦肩而過,構成一幅跨越時空的盛世畫卷。
在這里,歷史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融入日常的生活氣息,讓每個到訪者都能真切觸摸到盛唐余韻。
從廣東到西安,如今這條“荔枝古道”雖沒了馬蹄聲,卻依然是一條兼具美景與美食的絕佳自駕線路。無論是與三五好友結伴出行,還是親子帶娃游,這條穿越歷史與美味的“貴妃同款”路線,都值得列入你的旅行清單。
撰文 | 王茸、圖片 | 《長安的荔枝》海報、小紅書:澤西、@G.Feng、一朵綿綿云、向著東方騎行、巍然程風、是陳同學、婉辭(侵刪)